中国溶洞概况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14-04-24 16:09   8295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中国溶洞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 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我国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市,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早在《山经》( 春秋战国时代)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西汉时代) 中就有关于岩溶洞穴及其内化学沉积物的记载。不少洞穴在隋唐之前就已有游人参观、探险,留下大量石刻、题记等文物。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亲自探查了南方300余个岩溶洞穴,成为世界洞穴探险和考察的先驱。近代,以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为代表的我国岩溶洞穴考古和洞穴文化研究举世瞩目。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中外联合洞穴探险活动的开展,探测了一批探测难度很大的巨型洞穴系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越来越多的岩溶洞穴被发现、被探测、被开发。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调查的洞道长度超过500米的岩溶洞穴在400个以上。截至2002且5月,我国实测长度超过3000米的洞穴有108个;被开发的游览洞穴总数约300个;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洞穴近百个。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洞穴系统是广西乐业百朗地下河洞穴系统,已探测到总长达75公里的洞穴通道;其次是湖北省利川县腾龙洞,水洞和旱洞总长度为52.8公里;贵州省修文白龙洞洞穴系统、镇远聋子河大溶洞、绥阳双河洞和多缤洞的洞道长度都超过20公里。许多洞穴中有巨大的洞穴厅堂,全世界已知平面面积大于30000平方米的单个厅堂共有24个,我国就占有7个,贵州格必河洞穴系统中的苗厅面积11.6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二。从单个大厅的体积看,广西乐业县大槽洞穴中的红玫瑰大厅体积为7百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

长、大的洞穴最为发育的地区为南方湿润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 最为集中的发育在黔、桂、滇和四川、湘西、鄂西和粤北等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皖、赣、苏、浙、闽、海南、台湾诸省,碳酸盐岩呈岛状或条状零星分布,气候条件有利,洞穴亦较发育, 但其规模和发育密度远逊于西南地区。过去认为岩溶洞穴不发育的北方地区,近年来也不断有洞穴被发现,大部分是地下水位型洞穴,有不少洞穴长度超过千米,如辽宁本溪水洞(长3134米),北京房山县石花洞(长2500米)等。

贵州洞穴

洞穴名称

位置(县)

垂直深度(米)

长度(米)

面积(平方米)

备注

格必河竖井

紫云

445

 

 

 

格必河苗大厅

紫云

 

 

116000

 

格必河系统

紫云

 

11896

 

 

白水洞系统

江口

 

22450

 

 

聋子河系统

镇远

 

不佯

 

 

双河洞系统

绥阳

 

20km

 

 

乌江洞

水城

430

 

 

 

板洞厂系统

安龙

355

 

 

 

犀牛大厅

安龙

 

 

400×200

 

板洞厂系统

安龙

 

17262

 

 

多缤洞系统

修文-息烽

 

21480

 

 

当海竖井

罗甸

301

 

 

 

黑洞大厅

罗甸

 

 

23320

 

saguo洞

水城

287

 

 

 

龙潭洞

清镇

275

 

 

 

大小井洞群

罗甸

 

9639

 

 

水淹凼落水洞

仁怀

260

 

 

 

三塘洞

织金

 

7205

 

 

碧云洞

盘县

 

6500

 

 

y331

六枝

 

6113

 

 

神仙洞

独山

 

4965

 

 

响水洞

罗甸

 

4698

 

 

大小草口

织金

235

 

 

 

龙宫

安顺市

 

4500

 

已开发

织金洞

织金

242

4215

46200(尾部大厅)

已开发

白龙洞

贵阳市

 

587

 

已开发

犀牛洞

镇宁

 

407

 

已开发

王霸洞

清镇

 

500

 

己开发

    洞穴探险简称探洞,它是一项满足人们好奇心理的科学和体育、旅游相结合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活动。在探洞过程中,既培养了人们克服困难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还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所以,探洞活动在一些国家里,尤其在发达国家里,成为人们的一项广泛的业余爱好。人们在大城市中经过了一段繁杂的劳动和日益低下的污染环境生活之后,回归大自然,从事这项有益的活动,获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休息和满足。在我国,目前探洞活动发展还不够平衡,也没能普及,但是,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这项富有冒险色彩的科学探险活动也必将逐渐得到推广。

洞穴探险是一项集体创造性劳动,但是,作为每一个探险队的队员,又必须县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在国外,有些高等院校,组织学生开展探洞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公关素质。在探洞期间,每一个成员要聚精会神地去完成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探险任务,同时也要独立地提出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变措施,使自己和同伴都能安全顺利地化险为夷。这里所讲的“独立地”,即包含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和全面的探洞技术以及坚韧—的毅力。

    洞穴探险是包括许多项科学内容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主要包括:

    如何安全地进出洞穴,以及为此目的而需要的装备和技术;

    洞穴的测绘和制图;

    洞穴摄影和摄像;

    专门的科学考察、测试与采样。根据科学考察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洞穴生物、洞穴考古.洞穴环境、洞穴水文、洞穴水化学、洞穴沉积物等的研究、现场观测以及收集必要的样品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测试。

    从安全进出洞穴的角度出发,洞穴探险可以分为两种:即水洞探险和干洞探险.

    水洞的探险,水洞,是指洞内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岩溶洞穴。在水洞中探险,难度较大,也比较危险。洞内水流的动态复杂多样,有深度很大的溶潭,有急流险滩,有奔泻的瀑布,也有没顶的充水管道。所以,在水洞中人不能自由地行走,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这里,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在地下廊道里有自由水面。水浅时,人可以踩着水前进,或游泳前进;水深时,必须乘坐小排筏或橡皮艇、小木船、电瓶船或充气轮胎之类水上交通工具。参加水洞探测者,必须装备好个人的劳动防护,如防水服、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防护手套、护膝等。因为在被地下水溶蚀的岩壁上,往往形成锋利状的岩片,如同快刀一样,不小心手按上去就是一道血口,所以手脚的防护非常重要,对鞋的要求也很高。在水洞中行进时,要时刻注意水文状况的变化,如陡坎、跌水、瀑布、急滩或落水洞等危险洞段,做好防范,避免事故发生。

    第二种情况是洞道没顶,全部充水或倒虹吸管。这时,常规的探洞方法完全失去作用,只有靠洞穴潜水方法才能进行探测。洞穴潜水是一种轻型潜水,与在开阔的海域或河湖水域潜水相比,危险性更大,技术要求也更高。所以,在国外洞穴潜水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从事此项富有特色的探险活动。简易的洞穴潜水装备包括:空压机、轻便潜水服(泡沫塑料质)、潜水帽、供气瓶、定向导索、脚蹼、压力表、潜水电筒和潜水匕首等。洞穴潜水的环境特点是:水下能见度低、通道复杂多变,且不易判别方向,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时(如技术故障)不能迅速浮上水面,而且通道内空气稀薄,c02浓度大。所以,即使潜水过程中遇到有自由水面的通道时,也不能随便除去供气装备。

    干洞的探险。干洞是脱离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发育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发育的历史较长,洞内往往被各种多彩多姿的钟乳石所装饰。干洞的探险比水洞要好得多,自由度相对要大些。水平洞穴探险比较容易,探洞者在洞中前进,实际上也在随时随地欣赏大自然的瑰丽,获得身心上的享受。垂直洞穴的探险(如竖井,落水洞,塌陷天窗等),要克服垂直落差,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风险,而且必须具备更高的技巧性,此项活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溶洞探险协会

说明:雷达,中国登山协会颁发国家级攀岩持证教练,游走江湖,十多年前始痴迷探洞,只身探洞300余、收集12000多个溶洞资料、编辑了《中国溶洞》、《野外生存素质拓展手册》、《忍术秘笈》等手册,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营销、经纪人、外企职员、医生、教练,做教练是目前从事过的工作中最有趣的、组建并创名“武汉天龙”野外生存素质拓展俱乐部。经常见到陌生的面孔,不同肤色的人,然后在短暂的交往当中告诉他们新的中国。一直以来的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识真正的同好共同探索无限。